咱先得理解“厌学”这事儿哈。这可不是啥洪水猛兽,它就像是心灵的雨季。当孩子说“不想上学”的时候,千万别急着给他们贴标签。这就跟突如其来的暴雨似的,一下就把孩子心里的疲惫、压力还有迷茫都给冲出来了。你就试着蹲下来,看着他们的眼睛说:“最近是不是心里装了好多事儿呀?”
我跟你说哈,咱还可以用高节奏表达来理解孩子。比如说“书包里装的不只是课本,还有没做完的数学题、没交好的朋友、没说出口的委屈”。还有“教室的窗户透不进阳光时,逃课是本能的自救”,你细品,是不是挺有道理的。
接着咱来说说情绪急救箱,得先止血,再疗伤。第一个方法是五分钟呼吸法,你让孩子把烦恼写在纸上,折成纸飞机,然后看着它飞向窗外,这不就感觉烦恼跟着起飞了嘛。
还有感官重启计划,听的话就播放雨声白噪音,让焦虑跟着雨滴落地;触就用冰袋敷额头,感受刺痛带来的清醒;嗅呢就点燃香薰蜡烛,让薰衣草味把紧绷感都给驱散。
另外还有秘密树洞日记,用红色笔写烦恼,蓝色笔写“如果我是你”的建议,最后用金色笔画个太阳,感觉超棒的。
再来说认知重构,这就像是给思维装个“重启键”。厌学就像迷路时导航失灵了,不是地图坏了,就是得换个APP重新定位。
具体练习有三棱镜练习,把“我讨厌上学”拆一拆,是讨厌早读时的闹钟声,还是讨厌被提问时的紧张感,又或者是讨厌数学公式。还有时间胶囊法,让孩子想象十年后的自己会怎么评价现在的挣扎,然后把答案封进玻璃瓶。
行为激活也很重要,得从1厘米到1公里慢慢进步。有微小仪式,每天整理书桌10分钟,用喜欢的马克杯喝温牛奶,在课本角落画小太阳。还有错题变形记,把错题本变成“成长纪念册”,每道错题旁边贴一张搞笑表情包。再有校园探险日,用一节课时间去寻找教学楼最美的角落,还给它取个名字。
最后是环境重塑,得织一张温柔的安全网。家庭能量站就是每天有15分钟“无手机对话时间”,把“快去学习”换成“需要我陪你听半小时音乐吗”。班级秘密基地就是在教室后方设置“情绪漂流瓶”,让孩子匿名写下烦恼和祝福。自然处方笺就是每周三次十分钟的“树洞对话”,闭眼听树叶沙沙声。
教育就像等待一朵花开的艺术。厌学不是洪水,是心灵在提醒咱们该给成长按下暂停键了。咱得用彩虹糖的七种颜色看待问题,用跳房子的格子丈量进步。那些曾经压弯孩子脊梁的作业本,最后都会变成丈量勇气的里程碑。就像那句话说的“别急着修补裂缝,月光正从那里照进来”,教育不是填满水桶,而是点燃火焰,有时候熄火是为了让炉火更旺!大家都试试这些方法,说不定孩子的厌学情绪就没啦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