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步:蹲下来听他的心跳。你们有没有发现,教室角落缩成一团的男孩,可别觉得人家是胆小鬼哈。其实他是把这世界当成了要通关的游戏呢。他说话声音跟蚊子哼哼似的,眼神就像受惊的小鹿。这时候可别急着喊他“勇敢点”。你蹲下来和他平视,就会发现他掌心藏着玻璃弹珠,那可是他偷偷收集的勇气碎片呀。你可以跟他说:“我注意到你刚才帮同学捡橡皮了,这动作可温暖了。”你说出他那些没被发现的小亮点,他的睫毛啊,就会像蝴蝶准备第一次振翅那样轻轻颤动。
第二步:把“我做不到”变成“我试试看”。认知行为疗法的魔法就藏在平时的对话里。他说“不敢上台”,别着急纠正,先接住他的害怕,问问他:“要是台下都是会发光的星星,你敢试试不?”用想象力搭个脚手架,把“社交”变成“探险”。周末带他去宠物咖啡馆,先让他给仓鼠喂喂食;玩角色扮演的时候让他当外星人指挥官。他说“我害怕”,你就回他:“害怕是身体在说‘我准备好了’,就跟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一样。”
第三步:编织安全网的三根绳。第一根绳是家庭剧场,每周五晚来个“家庭脱口秀”,爸爸故意讲冷笑话,妈妈使劲鼓掌。让男孩在这个安全的地方练练失误,你会发现尴尬就跟棉花糖一样软乎乎的。第二根绳是兴趣放大镜,发现他偷偷临摹漫画,就送他去参加cosplay聚会。他说“我不合适”,你就指着蜘蛛侠跟他说:“当年托比马奎尔试镜的时候,导演还说他像便利店店员呢。”第三根绳是镜像练习,让他对着浴室镜子练“三秒微笑法”,对着窗外的云朵说早安。等他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点头,就跟看见春天在枝头发芽一样。
成长进行时。那个总躲在妈妈身后的小明,现在都成班级植物角的园丁啦。上周他还主动给新同学指路呢,虽然声音还有点颤,但眼睛亮得像发现了新大陆。改变可不是瞬间的烟花,而是苔藓在砖缝里悄悄蔓延。咱别再用“胆小鬼”说他了,他自然能找到自己的节奏,也许成不了领舞者,但能当个超温暖的伴奏。
最后跟家长们说句悄悄话,别用“长大就好了”来敷衍孩子,青春期的害羞说不定就是还没解开的密码。他说“他们都在看我”,你就说:“对呀,他们在等你发光呢。”记住,最好的鼓励不是把他往前推,而是像大树一样站他身后,让他知道,退回来的路永远都是暖乎乎的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