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,小林跟个虾米似的在被窝里缩着。他老妈一掀被子,他“嗖”地一下就缩到墙角去了,这可是他十八年里重复了无数次的保命操作。棍棒教育下的童年,就像个定时炸弹,在他成年的时候“砰”地炸了。
先说说情绪地雷区。被暴力包围的童年,能把大脑变成到处都是地雷的战场。小林上司一提高嗓门,他太阳穴就“突突”跳,后背立马冒冷汗。心理学实验说,长期挨揍的孩子,杏仁体(就是恐惧中枢)会变得特别大,就像被暴雨冲过的河床。他们就像在薄冰上走路,别人一个眼神、一个语气词都能把他们吓得不行。更离谱的是,这创伤还会遗传,小林后来发现自己生气的时候也会捏紧拳头,好像身体里住了个暴君。
再看看社交面具工厂。在棍棒下长大的孩子,都是“情绪变色龙”。小林能一秒切换七种表情,对同事圆滑得很,对伴侣小心翼翼,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露出伤口。这种人格分裂就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,每个部分都在讨好别人。他们很会看暴力施加者的脸色,却感受不到自己真实的情绪,就像被折来折去的纸,都忘了自己原来啥样了。
接着是爱情的流沙陷阱。小林第一次听到“我爱你”,感觉喉咙里塞了块滚烫的煤。亲密关系对他来说就是个危险地带,拥抱让他喘不过气,亲吻就像喝毒药。研究发现,暴力家庭长大的人,大脑奖赏回路都不正常,本该开心的亲密接触,反而会让他们疼。他们就像在流沙里走路,越挣扎陷得越深,最后只能用冷漠把自己包起来。
还有自我毁灭的蝴蝶效应。小时候被打怕了,成年后就会做些奇怪的事。小林开始酗酒、飙车,还去玩极限运动。这可不是叛逆,是想弥补童年的创伤,就像被暴雨打折的树苗,非要再经历一场大风暴才觉得平衡。更可怕的是,这种自我毁灭还会传给下一代,小林第一次把孩子推倒的时候,才发现自己变成了当年最害怕的人。
不过,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救。小林在咨询室第一次说出“我好疼”的时候,眼泪就像开了闸的洪水。神经可塑性研究说,成年后的大脑还能修复。就像被雷劈过的树会长出树脂结晶,受过伤也能变得更坚强。这个过程虽然难,但每修复一个神经元,就是在重建自己。
深夜的咨询室里,小林终于能把小时候的事儿说出来了,那些打骂就像破碎的玻璃,现在慢慢拼成了完整的星空。打骂教育留下的伤不会自己好,但人的自愈能力可比咱想得厉害。当小林第一次抱住咨询师的时候,咱就知道,那些被打弯的枝条,迟早会在太阳下重新伸直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