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孩子如何调整紧张心态

各位宝爸宝妈们!今天咱来聊聊孩子咋调整紧张心态这事儿,这可是好多家长都愁的问题呢!

一、认识紧张:它是你的“小闹钟”,不是“拦路虎” 考试铃声一响,小明瞅见自己的笔迹都在抖。他盯着试卷上第一个字,嗓子眼儿就跟塞了团棉花似的。这时候妈妈就轻声说:“紧张啊,就是大脑在提醒你‘这事儿可重要啦’,就跟出门前提醒你带伞一样。”

孩子如何调整紧张心态

这里的关键点是:用比喻的法子,把紧张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(像“小闹钟”“棉花”),让孩子知道紧张是正常的。句子有长有短,短句能制造紧张感,长句用来解释原理,有“急 - 缓”的变化。

二、身体先“冷静”,大脑才能“清醒” 要是心跳快得都要从胸口蹦出来了,就试试“5 - 4 - 3 - 2 - 1”游戏。

先快速瞅瞅四周,说出5种颜色,像“蓝色窗帘、白色试卷”;接着感受4种触感,比如椅子的凉、手心的汗、鞋带的松紧、呼吸的起伏;再听听3种声音,像远处的钟声、翻试卷的沙沙声、自己的吞咽声;闻闻2种气味,教室里的消毒水味、自己手上的香皂味;最后来个1种动作,深吸气4秒,屏住2秒,慢慢呼气6秒。

这个方法的关键是:用数字和感官来吸引注意力,跟游戏似的,没那种说教的感觉。节奏也有变化,从“5 - 4 - 3 - 2 - 1”的快节奏到缓慢的呼吸,一张一弛。

三、换个角度看问题:紧张是“能量饮料”,不是“毒药” 小美比赛前老想着“万一失误咋办”,后来她换了个“探险模式”。

想象自己是个侦探,紧张感就是线索,提醒自己“得集中注意力”;把“害怕”变成“好奇”,问问自己“要是这次成功了,我能学到啥”;还能写张“秘密锦旗”,在纸上画个笑脸,写上“紧张 = 我认真”,塞书包里。

这里的关键是:用“侦探”“探险”这些孩子熟悉的场景,让孩子不那么抗拒。句子有长有短,增强记忆点。

四、环境“减压包”:家庭是孩子的“安全岛” 爸爸发现女儿睡觉前翻来覆去的,就做了三件事儿。

一是每天10分钟的“无评判时间”,就光听女儿说话,不给啥建议;二是搞个“压力垃圾桶”,把烦恼写纸条上,睡前一起撕碎扔垃圾桶;三是弄个“未来信箱”,给“明天的自己”写封信,比如说“不管结果咋样,我都为你骄傲”。

这方法的关键是:用垃圾桶、信箱这些实物,让孩子觉得压力是能处理的。节奏也有对比,撕纸快,写信慢。

五、长期习惯:把“紧张”变成“朋友” 12岁的小宇发现,每次比赛前画个“能量树”(树干是目标,树叶是小步骤),紧张感就变成“期待”了。咱也不用非得把紧张完全消除,得学会和它相处。

每周弄个“压力温度计”,用1 - 10分记录紧张程度,看看它咋随着准备情况变化;再搞个“如果 - 那么”计划,比如说“要是心跳太快,我就握紧橡皮擦5秒”。

这里的关键是:用温度计、分数这些让孩子能客观看待情绪。给孩子具体的动作(像握橡皮擦),别老说“别紧张”这种抽象的话。

最后总结一下哈,紧张就跟天气似的,有晴有雨才正常。咱别老跟紧张对抗,得学会撑着伞奔跑。当孩子说“我好紧张”的时候,咱就回一句:“那咱来聊聊,这场雨能下多久?”大家觉得咋样,有没有学到点啥呀?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孩子如何调整紧张心态
  • 高中孩子不上学了怎么办
  • 初中生家庭期望高该怎么疏导
  • 初中生心理抑郁如何疏导
  • 孩子沉迷追星怎么办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