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先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,找找自负的根源。有些孩子啊,是因为从小就被家里人夸上天了,干啥都被表扬,时间一长,就觉得自己牛得不行。就说小明吧,每次考高分,家里人就跟中了彩票似的大肆庆祝,逢人就夸他聪明,这让小明渐渐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都厉害,就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。
还有些孩子,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自卑。他们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,就用自负当盔甲。比如小红,体育不行,为了不让同学笑话,就整天吹嘘自己在别的方面有多牛。这就像一只纸老虎,外表看着凶,其实心里虚得很。
另外,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小看。要是班里有同学把自负当成“时尚”,其他同学可能就会跟风,就像一群小鸭子,跟着头鸭瞎跑。知道这些原因,咱才能对症下药。
和过度自负的初中生交流时,咱得放下架子,像朋友一样和他们平等、真诚地聊天。别一上来就批评他们,先表达理解。咱可以说:“我知道你对自己可有信心了,这是好事,说明你相信自己的能力。”让他们觉得咱是站在他们这边的,这样他们才会打开话匣子。
交流的时候,得认真听他们说话。他们讲自己的“辉煌事迹”时,咱别急着打断,等他们说完,再客观评价。比如他们说考试考得好,咱就说:“你这次考得这么好,肯定下了不少功夫,不过其他同学也在努力,大家都有进步的空间。”这样既肯定了他们,又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独一无二的。
引导他们自我反思也很重要。咱可以让他们想想自己的经历,看看哪些事儿是靠自己的本事完成的,哪些是靠别人帮忙的。就像让他们想想小组活动里,自己干了啥,其他组员又干了啥。这么一反思,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有限,就像一辆车,虽然能跑,但也有跑不动的时候。
还可以让他们和同龄人比一比,但方法得对。别拿他们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,让他们看看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。比如组织个小组讨论,让大家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,这样他们就会发现其他同学也有很多值得学的地方,就像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。
实践是最好的老师。咱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,体验体验失败和挫折。比如组织一场超难的知识竞赛,让他们遇到不会的题。他们失败了,咱别批评,引导他们分析原因,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不懂的东西,失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就像毛毛虫变蝴蝶,得经历破茧的痛苦。
也可以让他们参加公益活动,去帮助比自己困难的人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会发现自己生活得挺幸福,别人过得不容易,就会懂得珍惜和感恩,也会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,就像一颗小星星,在宇宙里虽然亮,但也不是最亮的。
心理疏导可不是心理咨询师一个人的事儿,还得家庭和学校一起配合。咱得和家长沟通,让他们别再溺爱和过度夸奖孩子,给孩子客观的评价。比如孩子取得成绩时,家长可以既表扬他们的努力,又提醒他们别骄傲。
学校也得营造好氛围。老师可以在班里开一些关于谦虚、合作的主题班会,让学生们知道谦虚是美德,合作才能赢。家庭和学校一起努力,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。
真的是,初中生过度自负的心理疏导得用心去做。咱了解原因、真诚沟通、引导反思、让他们实践体验,再加上家校合作,一定能帮助他们摆脱过度自负的困扰,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!各位家长,行动起来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