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说凌晨三点,客厅挂钟当当敲了四下。五岁的小满跟个被暴雨淋成落汤鸡的流浪猫似的,缩在沙发角落里,指甲都掐进掌心了。他面前的乐高城堡歪歪斜斜的,那可是他半小时前亲手推倒的“敌人”。这画面,在好多家庭都在上演呢。
孩子情绪爆发那蝴蝶效应,比想象中还可怕。上周幼儿园家长群都炸锅了!朵朵午睡的时候突然尖叫,还把温好的牛奶泼到哄睡的老师身上。监控里看她,眼神跟被雷劈了的小鹿似的,浑身抖得像只虾米。第二天,三个家长联名要求调班,园长办公室的绿萝都蔫了一大半。
当孩子情绪像定时炸弹,家庭关系那就是一场荒诞剧。张女士手机相册里存了237张“情绪急救照”。有一回她儿子因为动画片换集就崩溃了,她举着手机记录下打翻的牛奶、撕碎的绘本还有摔碎的玩具车。心理医生说这些照片就是“情绪犯罪现场”。
更可怕的是那些隐形的代价。李叔叔发现女儿开始“假装生病”来表达需求,就跟他当年用沉默对抗他爸咆哮一样。这种代际情绪遗传,比遗传病还难搞。上周家庭聚餐,八岁的表弟突然捂住耳朵尖叫:“你们说话的声音就像砂纸在磨我的脑壳!”
不过破局的关键就藏在孩子情绪的褶皱里。王老师发明了“情绪天气预报”游戏,让孩子用积木搭“晴天”“暴雨天”。六岁的航航用红色积木堆出三层“火山爆发”,还第一次说出:“每次妈妈加班,我心里就有小怪兽打架。”
建立情绪缓冲带得有点创造性思维。有的家庭用“情绪急救箱”代替说教,里面有减压球、涂鸦本,还有写满鼓励话的纸条。上周小满把生气时捏扁的橡皮泥捏成了恐龙,妈妈发现他眼里的火苗变成星星啦。
当全家一起搞情绪管理,奇迹就悄悄发生了。上周小满主动把摔坏的玩具车零件递给爸爸,说:“我们给它装个超人翅膀好不好?”夕阳透过窗户,把父子俩的笑声织成金色蛛网。那些被恐惧包围的夜晚,正被理解的微光慢慢融化呢。
各位家长,你们说孩子情绪管理是不是得全家一起上呀?
最新评论